5月6日晚,由资深媒体人、共识网负责人周志兴老师主讲的“从‘特朗普’现象看中美文化异同”专题讲座在电子楼104举行。本次讲座为金沙集团“形势与政策”小组第七十八次集体学习,并对外开放,吸引了众多来自我校和首都社会机构的师生及青年代表。
周志兴老师首先从5月3日美国民意调查切入,为大家介绍了美国此次大选共和党参选人唐纳德·特朗普其人。周志兴老师指出,在美国,特朗普有多个标签——地产之王、富豪、慈善家、作家、主持人。但“政治家”这个标签不被美国政界人士认可。在大选过程中,特朗普不断地语出惊人,发表包括修建边境围墙封锁美国与墨西哥国界,禁止穆斯林移民进入美国,在世界市场制裁中国等众多出格大胆的言论。特朗普的竞选“表演”、前后矛盾的竞选政策不但没有让他很快被淘汰,反而让他成为共和党候选人,在最近的民意调查中其支持率以两个百分点的微小优势领先于民主党参选人希拉里·克林顿。这种奇特现象被称为“特朗普现象”。
周志兴老师认为“特朗普现象”反映的正是美国社会的上下撕裂问题。同时,周志兴老师也指出中国同样存在社会撕裂问题。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和中国社会撕裂问题的不同,美国在沉闷中求变,而中国则在改革中求变。周志兴老师认为中美文化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建国方式的差异,他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是基因上的差别。”中国自古以来的朝代更替都是“打出来”的,而美国则在独立战争后通过谈判“谈出”美利坚合众国。中国的方式决定了胜利方的体制一定更加优化、效率高。因此中国以效率为导向,强调集权与统一。相反,美国的方式决定了在谈判中公平是第一要素,因此美国以公平为导向,强调分权与制衡,他们也更善于妥协。在这种基因差异的基础上,美国与中国的求变方式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周志兴老师指出,美国两党交替执政的政治局面延续多年,随着近年美国经济频频出现问题,尤其是美国民众的就业率下降,政客们只安抚而不行动使民众渐渐丧失对政府的信任。在这种背景下,特朗普打破“政治正确”的竞选言论,无疑比其他政客一成不变的言论更加吸引广大选民,这也是特朗普的竞选之路通畅的重要原因。中国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仍有许多的地方需要继续改革,所以说中国是在改革中求变。
随后,周志兴老师还指出美国总统的初选结果只是大选的开始,并提出特朗普在大选中要面临的三个障碍。首先,初选选民与大选选民的心态是不同的,前者容易感情用事,而后者会真正用心思考;其次,特朗普用他不羁的言论赢得了下层选民的选票,却同时得罪了女性和少数民族两大群体;最后特朗普目前依靠的是自己政治上的叛逆性与不确定性,并没有一套完整的政策。这三个障碍会直接影响特朗普的竞选之路。
最后,周志兴老师对特朗普与中国的关系进行简单总结。周志兴老师认为,对于特朗普而言,他作为一个商人更看重的是经济与贸易,因此他宣称要在贸易上战胜中国,这看起来对中国不利,但事实上如果特朗普当选,他不会在南海花费太多精力。而中国人崇尚实用主义,在外交上更加灵活,因此总体来说对特朗普还有几分欣赏。
在接下来的提问环节中,周志兴老师以自己资深媒体人、民间外交家的经历,回答了同学们有关舆论引导、民间外交、中日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形势与政策”小组组长张俊毅同学向周志兴老师赠送了北京师范大学特色纪念品。
本次讲座作为“形势与政策”小组第七十八次集体学习意义重大。整场讲座中,听众们既被周志兴老师平易近人的讲演风格所打动,也为其丰富渊博的见识和开阔的国际视野所震撼。美国大选结果事关中美两国未来发展,周志兴老师的讲座加深了同学们对中美文化的理解,有利于同学们更好地把握美国选举现象背后的社会本质问题。
(“形势与政策”小组 刘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