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晚8时,春秋学社在主楼638会议室举办了《唐史论断》读书会。本次读书会邀请到澳门金沙集团官网2022级硕士研究生李世财同学担任主讲嘉宾。
读书会伊始,李世财同学概述了《唐史论断》的修纂历程。《唐史论断》三卷,收录于四库全书史评类,北宋孙甫所撰,主要内容为唐代史事人物的92篇评论。据《唐史论断序》,孙甫认为“唐书繁冗遗略,多失体法”,而唐代自高祖至文宗的实录“叙事详备”,于是根据“实录与书”撰写了编年体《唐史记》,并从中选取了部分有教化劝诫意义的篇目,增添了九十二首“论”。李世财同学特别指出,孙甫所谓“唐书”,可能并非如《四库提要》所言,为刘昫等修撰的《旧唐书》。宋代类书《太平御览》所引“唐书”就非某种特定的史籍,而是《旧唐书》、《通典》、《唐会要》、国史、实录乃至笔记小说等多种史籍的通称。
接下来,李世财同学介绍了《唐史论断》的版本生成与流传情况。嘉祐二年(1057年),孙甫卒于家,《唐史记》遂藏于秘府。嘉祐五年(1060年),曾巩、欧阳修为孙甫撰写墓志、行状。元丰二年(1079年),从子孙察录副给司马光。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得有欧阳修、司马光附录的“唐论”。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唐史论断》第一次刊刻于南剑州。端平二年(1235年),黄准复刻《唐史论断》于东阳郡,末附欧阳修所作墓志,司马光跋尾,张敦颐牒文,张敦颐后序,曾巩所作行状、诗与黄准跋文。蜀本即东阳郡黄准刊刻所依赖的文本,缪荃孙与余嘉锡无蜀本之说可商榷。《唐史论断》历代目录著录有序,但今日只剩清代形成的诸版本。清代三个秘藏宋本或钞宋本论断前有史事记述,其诸本则论前无“史”。
基于这一特点,李世财同学进入对论前有“史”时代的讨论。首先,《永乐大典》所存《唐史论断》论前有“史”,可知论前有“史”版本的生成不晚于明初。其次,成书于南宋初的《历代名贤确论》所引《唐史论断》文本包括“史”的部分,可知南宋时确有论前有“史”的版本。再次,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将《唐史论断》列入史部编年类,而非史部史评类,亦可作为侧证。李世财同学继而探讨了论断前所载史事的史源问题。通过《唐史论断》与《旧唐书》、《册府元龟》、《唐会要》、《资治通鉴考异》等文本比读发现,《唐史记》的编纂主要利用了实录与《旧唐书》的相关材料,《唐史论断》“史”的部分史源也由实录与《旧唐书》构成。故而,《唐史论断》论前“史”或直接征引《唐史记》,或与《唐史记》“同源异流”,参考了实录与《旧唐书》的记载。
此后,李世财同学从撰述的角度讨论了孙甫的史学思想。他指出,关于神龙政变这一史事,孙甫没有采用《旧唐书》卷六《则天皇后本纪》武后传位于中宗的记载,而是选择了《旧唐书》卷九一《桓彦范传》中“则天为彦范等所废”的表达。此外,《唐史论断》诸条目并未使用武则天在位期间的任何年号。上述撰述特征充分体现出了孙甫对女主政治的否定。李世财同学进一步提示,了解一部史书不能只局限于挖掘史著的“史学特点”,更要探索史学文本背后历史、社会的语境和撰者本人的价值取向。譬如,孙甫对唐高祖称臣于突厥的批评,就与当时边境的现实压力密切相关。
随后,读书会进入交流答疑环节。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提问。李世财同学耐心细致地解答了同学们的疑惑,就《唐史论断》“史”的部分与《唐史记》的关系,范祖禹《唐鉴》与《唐史论断》的共同点,孙甫对武则天的评论等问题,详谈了自己的看法,观点新颖,旁征博引,颇具启发意义。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本次读书会涵盖《唐史论断》一书的编纂历程、版本源流、史源材料、史学思想等方面,内容丰富、层次清晰、立意高远。相信本次读书会能够丰富同学们的历史文献学知识,培养史学思维,提升史学素养。读书会最后,全体成员合影留念。
(春秋学社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