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至14日,老子校释工作坊会议在北京师范大学海淀校区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澳门金沙集团官网主办,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期两天。会议邀请到国内高校及科研单位共三十余位学者、学生参会。与会师生围绕《老子》文本校释、思想解读等主题展开汇报,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4月13日上午,清华大学石小力教授主持会议,北京大学郑开教授、清华大学丁四新教授、上海大学宁镇疆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王志平研究员、吉林大学单育辰教授、四川大学吴毅强教授进行汇报演讲,题目分别为《试论〈老子〉诸本中的“无”字(第一部分)》、《恬憺与恬愉:〈老子〉“恬淡为上”及出土古本相关文句的释读与检讨》、《〈老子〉新证》、《“佳兵者不祥”新解》、《由近出楚简再谈郭店〈老子〉“绝
弃
”的释读》、《〈老子〉“虽有拱璧以先驷马”续说》。汇报结束后,中国人民大学李若晖教授进行了评议。参会学者就简牍中“
”字的字形、“恬憺、恬愉”词语的理解等问题互相交流意见。
4月13日下午,由四川师范大学龚伟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李若晖、华东师范大学汤志彪、山东大学薛培武、华东师范大学方达、中山大学(珠海)邓联合、东北师范大学陈剑六位教授依次宣读论文,题目分别为《老子第一章的所字及相关诸问题》、《郭店简〈语丛一〉文字疏释及其思想归属一例》、《〈老子〉臆解短札(二则)》、《“人”法“道”“自然”与“道法自然”:〈老子〉“自然”观念生成脉络析论》、《〈老子〉第三章愚民说驳议》、《略说〈易传〉之“元”与〈老子〉之“始”》。四川大学吴毅强教授高度评价了几篇论文的学术价值,并对“元”字作出通俗易懂的阐释。最后李若晖教授回答了学生《老子》中有关“道”“自然”“婴儿”的问题。
4月14日上午,重庆大学张帆讲师主持会议,清华大学廖名春、西南大学孟蓬生、五邑大学庞光华、中国人民大学张瀚墨、复旦大学何益鑫等教授以《〈老子〉第三十二章新释》、《〈老子汇校柬释〉音韵问题识小》、《〈老子〉“谷神不死,是谓玄牝”新考》、《论文本阐释策略的选择——以王弼本〈老子〉第四十一章为例》、《〈郭店老子〉“绝智弃辨”小议》为题宣读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王志平研究员认为各位教授对具体字词、语句的释读理解提出了非常好的意见,值得参考学习;同时对“道恒无名”“上士闻道,勤而行之”等句提出新的思考方向和解释方法。
4月14日下午,山东大学薛培武博士主持会议,本院李锐教授就《老子汇校柬释》一书的撰著工作做了简单介绍,并邀请各位学者对此书提出意见。随后重庆大学讲师张帆、清华大学周秦汉、清华大学季磊、北京大学王一鸣、本院蔡典娉、乔丹、丁士桓几位博士进行论文汇报。题目分别为《兵本有道——〈老子〉兵学思想再阐释》、《从早期两种形物关系重释〈老子〉的物、象、形、状》、《试论〈老子〉的“不争”思想及其相关问题》、《长久观念在〈老子〉中的不同理论面向:以“恒”与“常”的区别为中心》、《〈老子〉“上士行道,勤而行之”重诂——兼论上士修道路径的局限性》、《孔老相会时间考辨——以〈礼记·曾子问〉为中心》、《索𬘘本〈老子〉真伪问题再探》。北京语言大学杨蒙生教授进行了评议,他充分肯定了几位发言人选题新颖、思考全面、结论可信,并就论文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展开讨论。
至此,《老子》校释工作坊会议圆满结束。参会学者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观点看法,学者之间充分交流。本次会议有助于推进学界研究《老子》的文本思想,也为新时代重新解读《老子》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韩 悦 撰文
朱蔚彰 摄影
李 锐 审校